不读书(八)

    最近看完了这两本书,其中《中国经济2019》我是听完的,第二本书是一本小说,也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总是感觉很多时候都没有心思去看书,长时间专注的做一件事情了,这样的感觉越发的强烈,跟很多人聊天的时候发现他们也有差不多的感觉。归根结底其实是由于时代的进步,智能设备的应用导致我们的精力被严重分散,那些应用,那些游戏和App,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为了抢占我们的有效时间。所以那些披着精致外衣的App,他们所给我们带来的可能不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些抢占我们时间的只是一些让我们沉迷其中的奶头乐而已。
    以上的感慨跟我这段时间读的书都没有什么关系,主要是一直在感觉自己变得功利,无法集中精神去做某一件事情,这样的感觉让我很难受。这段时间主要读了以上两本书,如果让我做一个推荐的话我估计两本书都不会推荐,其实两本书都是那种低密度信息量的书,第一本《中国经济2019》原以为能够有一些好的见解或者是看法,但是实际上这本书让我很失望,这本书只是一本总结性的书籍,书中总结了很多2018-2019年以来的大事件,对于互联网经济,房价,贸易战等诸多的政治经济大事件都有很详细的描述和总结,也罗列了很多数据,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太多的思想与见解,通过这本书也只是能够对中国经济有一个数字或者宏观事件上的认识,作为一个经济报告,实际上并没有太多能够引起人兴趣的地方,如果想要了解一下2018-2019年大事件,这本书当然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但是除此之外好像感觉不到这本书的其他作用了,仅仅是作为谈资而已吧。不过可能实际上宏观经济情况本来就不是有多么强的规律,看不见的手与看的见的手相互作用下几乎没有哪个经济学家能够对宏观经济做出准确的判断,所以作者只是列出类似报告一样的东西也是能够理解的吧。总的来说这本书是数据和内容很丰富,但是思考的不够深入,没有能够提出有见地的思想。
    其实我倒是很想好好看一些小说,但是又总是觉得看小说既浪费时间又没有太大的意义,我觉得这恐怕也是功利心的体现吧,不过还是花钱买了本《时间的答案》这本电子书,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本书的作者好像也是一个三十不到的年轻人,我想看看他们的生活与感悟也许会对自己的有些帮助吧,书介绍了作者大学生活,不得不说其实看完还是有些失望。虽然好像年龄差不多,但是感觉好像他们的烦恼和想法也与我相去甚远,甚至与我周围的人的想法也想去甚远,有时候我都怀疑人家与我过的是不是同一种生活。还是说其实是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所以我们的想法和选择会有很大的区别。回到这本书上,也许作者是想表达对人生选择的思考,但是很多事情在我看来都太过矫情,很多说教和道理都太过空洞,让人无法接受。不过也许是因为我年龄已经到了这个年纪,我想一个快三十多岁的人,当他面临这社会的压力的时候很多关于爱情,关于选择的问题就会简单很多,或者说其实我们没有什么选择,又或者说其实我们认识到其实自己没有什么选择,也许对一个刚进大学,或者是还在高中憧憬大学生涯的小朋友们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书,可惜对于我,它晚来了十年。不过这个书名倒是挺有意思的,“时间的答案”,所有问题时间都会给出一个答案,好的或坏的,我们除了接受其实并没有什么很好的办法。生活其实是需要智慧和清醒认识的,我以前发了一个状态叫“不忘初心”,以前一直觉得这样的口号是多么的空洞,但是随着有了一点点生活的阅历,我渐渐发现这句话其实是很接地气的一句话,我们每一个人,步入这个社会的时候总是对自己有一个认识和定位,这个我们暂且叫初心吧,然后随着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的成长,初心就渐渐的好像配不上我们的职位了,但是其实说到底我们只是见多了一些人,做多了一些事情,然后多了很多欲望,所以我们总是会以为现在的自己要强于以前的自己,实际上可能正是因为多了这么多的Title,多了这么多外在的东西,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反而变得模糊了,所以不忘初心其实真的很重要。
    说了这么多东西,感觉又像啥都没说,不过相比于以前,现在应该算得上是好了很多,我渐渐的开始重视生活了,我想只要我开始重视生活了,我应该就能够渐渐的好好生活吧。

阅读全文

酷炫的动态图

    以前总是看到别人开发的GIS软件上有很多酷炫的效果,虽然没有什么实际上的功能,但是看起来真的是很酷炫了,有时候自己就想怎么才能做到这么酷炫的效果呢,直到我遇到Echart这个图标工具,通过这个图标工具就可以做到很酷炫的动态图效果了,通过合适的动态图效果能够为我们软件增色不少。
    首先我们需要一个js控件,叫eschartLayer.js可以直接放入ArcGIS SDK进行应用,也可以配置dojo进行引用,具体的引用方法在这里就不进行介绍了,在这里主要介绍一下这个控件的思路,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地图层之上添加一个Div的遮罩层,这一层为Echart图表,然后坐标为当前数据显示范围,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绘制,;利用Echart的图标添加各种动态效果,实际上动态效果就是根据Echart的配置功能进行配置,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地图动态效果的叠加。我们首先可以参看这个控件的Github地址,通过他的例子可以看到一些迁徙图的动态效果,但是这些迁徙图动态效果都是点与点之间的,那么基于这个东西我就在思考,能不能做一个将ArcGIS Feature Layer转换为可展示数据的功能呢,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写了两个函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
* 数据转换方法,将查询到的Feature数据转换为Echart图表展示的形式
* 将Feature数据转换为Echart能够展示的点图层数据进行展示
*/
function FeaturesConvertToPoints(features,type){
var data=[];
for(var i=0;i<features.length;++i){
if(features[i].geometry.type=='point'){
data.push({
type:type,
value:[features[i].geometry.longitude,features[i].geometry.latitude]
});
};
if(features[i].geometry.type=='polygon'){
data.push({
type:type,
value:[features[i].geometry.centroid.longitude,features[i].geometry.centroid.latitude]
});
};
}
return data;
};

/**
* 数据转换方法,将查询到的Feature数据转换为Echart图表展示的形式
* 将Feature数据转换为Echart能够展示的线数据
*/
function FeatureConvertToLines(features){
var data=[];
for(var i=0;i<features.length;++i){
if(features[i].geometry.type=='polyline'){
var paths = features[i].geometry.paths;
for(var j=0;j<paths.length;++j){
for(var k=0;k<paths[j].length-1;++k){
data.push({
fromName:"",
toName:"",
coords:[paths[j][k],paths[j][k+1]]
});
};
};
};
};
return data;
};

阅读全文

激光点云数据三视图生成

阅读全文

视差理解

    为了说明什么是视差我特意画了下面一张图,虚线为辅助线,为了方便理解和计算,其中X为物方坐标,也就是空间中的一个点,Z为深度,f为焦距,对于点X在像平面上成的点分别为 $x$ 与 $x’$如下图:

阅读全文

激光点云处理工具介绍

阅读全文

燃烧的巴黎圣母院

    今天被巴黎圣母院的新闻刷屏了,一座经历了几百年的著名建筑就这样在一场意外中几乎毁于一旦。对于此事我表示十分惋惜。其实巴黎圣母院距离我算是太过遥远,我知道这个建筑完全是通过雨果的著名小说。当然对于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除了惋惜并没有太多其他的情绪,但是对于这件事情让我感触很深。
    其实主要是对于什么才是永恒的话题的感触,这个问题太大我恐怕说不清楚,不过我可以谈谈我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一点点的看法。以前的时候很喜欢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另外就是子在川上曰的那句“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论语》。其实我觉得这两句表达的意思差不多,实际上就是对于时间流逝,世事无常的感慨,当然老子与孔子的哲学态度不太一样,我们就不要过多的去研究他们的思想了。实际上面对无尽的岁月我们作为这个地球上可能是唯一能够思考永恒话题的生物,我们自然会想的更多。所以古代帝王会有想着长生不老,会有费尽心思修建恢弘的帝陵。其实这些都是对于永恒的尝试吧。
    其实我们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有的人喜欢保留着过去的小玩意,有的人珍惜过去的朋友,有的人怀念住过的城市,有的人思念已经离开的人。我们把他们藏在盒子中,藏在记忆中,藏在内心的最深处希望能够永恒。可是大部分其实都洒在了岁月的长河中,其实我觉得对于失去我们好像并不需要过于感慨或者是悲伤,除了明天升起的太阳,没有什么能够在岁月中永恒。作为一个建筑巴黎圣母院被烧毁了,但是对于我来说他并没有妨碍我在《巴黎圣母院》体验到爱与善良,或者有机会我么能够去见证那个毁于大火的建筑,也不能破坏我心中的美好形象。
    所以虽然我们所珍惜的东西也会遗失在岁月的长河中,其实这并不可惜,更加不需要去悲伤,我想我们所珍惜的每一个东西,每一个人,他们都有着自己的使命,当他们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后就离开了,而我们也获得了他的馈赠,当然我们也会以同样的方式馈赠给我们生命中所遇到的其他人。“只要是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1青青野草野草”——有的人

阅读全文

ArcGIS开发相关技术总结1

    专心做了两个月的GIS开发,使用的是ArcGIS的平台,遇到了很多问题,对ArcGIS的API的使用有了更多的体会,另外对于js前端开发也有了更深刻的体会我将就最近做的这个项目集中总结一下在使用ArcGIS API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式:

阅读全文

关于工作与快乐

    很早就想谈谈这个话题,一直拖延癌晚期,所以拖延到现在,到了现在终于想到谈一下这个问题了,这段时间也比较忙,当然领导也给予了很大的信任。不过有时候我会想,工作是如何让我们快乐,或者说工作到底能不能让我们感受到快乐。其实这是一个挺值得思考的问题,最近领导视察很多,我们也做了很多 准备工作,有时候会有点烦,很多形式性的工作感觉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不过领导有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毕竟领导才是最大的客户,所以服务好领导也很重要。听完这句话,我觉这个认识很精髓。
    以前读书的时候老板还是很看重学术,所以读书的时候每天都在看论文,在学习,那个时候似乎也并没有比现在轻松,有时候甚至更累,不过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年轻呢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感觉那个时候的快乐容易得多,到了现在,收入比以前读书的时候好了不少,休息时间似乎也差不多,但是总是没有一种轻松的感觉,这其实让我很奇怪。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感觉到不快乐,或者说到底是什么让我们的快乐的阈值提高了呢?我感觉是对未知的探索,以及对已知的把握,在读书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毕业。达成这个目标其实是很明确的,达到毕业要求也并不难,在很容易达到毕业要求之后我们开启了一段很长时间的自由探索。有的人在这三年做了很多项目,有的人在这三年收获了很多文章,这些我都没有,好像也就勘堪达到了毕业的文章要求,项目也就写了几个本子,乍看之下好像没有什么收获,现在想起来这是我人生中为数不多的能够完全没有杂念,没有任何功利心思去自由探索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时间内我了解了很多东西,摄影测量、图像处理、机器学习,学习了很多数学知识,了解了不少关于开发的知识,看了很多前沿的论文。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并没有柑橘有什么收获,但是随着时间慢慢的增加,越来越感觉到这段时间的重要性。
    工作之后也有不少收获,但是更多的是在技术和操作层面上,实际上工作之后很难就一个理论以及其背后的原理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索了,成为了tooler,这个词是我自己发明的,用程序员的话说就是成为了一个调包侠。我没有心思也没有时间去关心工具背后的原理,我只想用这个工具解决一个问题,解决下一个问题,我获得了浅层的知识,但是总是有些心慌,我知道真正的收获和学习应该是什么样子,所以我有些心慌,这大概就是我感觉到不快乐的原因吧。有时候在想,是不是当年选择去研究所工作会好很多,不过最近新闻看起来好像学术圈也并不是什么净土。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太多,我总是希望在各个方面都做的好一些,可是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毕竟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办法像那些天才一样花很少的时间就能够把事情做的很好,想要做好一件事情我会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以前看《断舍离》的时候觉得自己做的很好,我对物品好像没有什么执念,也并没有什么收集物品的癖好。现在想想,其实不只是对物品,对自己也是一样。我想把工作做好,我想好好练琴,我想考证,我想好好拍几张照片。我想的很多,是不是也应该断舍离一下才好。
    我总是在push自己,有时候想想,如果不想练琴,不想写一些东西,单纯的只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好像也并不需要多么焦虑,毕竟完成工作对我来说还是一件比较容易达成的目标,也不知道是被鸡汤洗脑太多还是怎样,在这些东西上我总是过于贪婪,所以导致我总是感觉到压力很大,很难舒缓。也许并不是工作让我不快乐,而是贪婪让自己变得不快乐,是不是也需要给自己的思想来个断舍离才好。

阅读全文

猝死

    最近很多新闻都在说年轻人猝死的问题,最近好像胃也不太好,所以也一直关注着这个问题。然后很多资本家的言论在网上发酵,什么996是福报呀之类的言论,然后Github上也发起了抵制996的活动。不得不说现实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真的算不上友好,当然用父母辈的话来说我们似乎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但是其实“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双城记》
    生产力的发展让我们早已远离了父辈所面临的问题,站在父辈的肩膀上的我们生来就不需要考虑如何吃饱,如何穿暖的问题,当生存问题离我们远去的时候在父辈们看来这恐怕就是最好的时代了。但是现实可能与理想存在一些差距,时代的发展永远都会导致一个现象那就是马太效应,虽然人们总是在说纺锤型社会,其实所谓的纺锤型社会只是一种理想状况而已。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源会不断的集中于少部分人手中,然后出现金字塔形社会,而且是一个很分明的金字塔,金字塔上下层之间存在着明确的割裂,上层不需要看到下层的情况,下层也无法理解和想象上层的生活。如果一直都是这样倒也罢了,在几千年的社会中一直都是这样,其实我们都知道“已有之事,后必再有,已行之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圣经.传道书 v1:9》
    可是我们国家近二三十年来发展太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同乱世,既然是乱世那么总是容易产生那么一些人,他们凭借着各种方式或手段实现了从金字塔底层到金字塔上层的跃迁,乱世总是容易让人产生错觉,让人觉得自己也是天选之子。如果经济的发展一如从前,或许我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一样,但是如同前二三十年那样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是社会生活的非常态,社会的发展总是要回到常态,而由非常态转换到常态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割裂的过程,社会顶层与下层割裂的过程。由于资源的集中,处于社会顶层的群里往往掌握着较大的话语权,于是“你不行是因为你不努力!”,“只要努力就能实现阶层跃迁!”这样的言论甚嚣尘上。实际上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腥而且残酷的,不是流血便是流泪。我们当然无法否认努力的意义,但是实际上阶层的割裂便是要让我们的努力变得不那么重要。而我们正好处于这个割裂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割裂一直拉扯着我们。
    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只有两种选择,待在原地一定会被拉扯得粉碎,所以只能拼命工作以求得能够获取阶层的提升而不被彻底的隔离,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由此导致的社会内卷是明显可见的,而那些猝死的年轻人用他们的死来表现出他们的抗争,也许确实有些事情比死生更重要吧,可是如果死亡只是为这个时代陪葬,那可能我更愿意就这样浑浑噩噩的活着算了。

阅读全文

我有两盏灯

    马上就是自然年的2019年了,每年都会给自己做一个总结,或者实在农历新年或者是在自然年,当然今年也不能例外。想要总结的有很多,酒喝的刚刚好,有点微醺不太适合去写代码,最适合写点东西或者是做总结了。今天回来的时候打开了常开的那盏灯,然后思考了很久关上了,打开了了另一盏。所以才有了这个总结的题目,回家的时候刷知乎看到一个问题“哪些观念是越早建立越好的”其中有一个回答是“人总是要面临死亡的”,这个回答对我来说很重要,其实很早就面对过死亡,不过只是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的父亲因为白血病去世了,那个同学是我一直以来的好朋友,朋友父亲的离世自然是很悲伤,不过那种悲伤可能更多的是同情,是以一种旁观者的姿态去感受所以并没有这么深刻。第二次是本科毕业小妹去世,小妹是我高中同学,在她去世的前几个月我们还一起吃了顿饭,真的想不到就这样离开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繁华我想怎么都还没有看够吧,就这么离开这个世界多少有些遗憾吧~小妹的离去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遗憾;第三次是我大姑的去世,亲人的离世总是会有更多的感慨,看到小姑在葬礼上哭的撕心裂肺,看到爸爸和伯伯红肿的眼睛,还有两个表哥强撑着疲惫的身躯招呼客人,其实不管我们多么的平凡,总是会有人因为我们而欢喜悲伤的吧。
    所经历的死亡也就这三次了。一次比一次近,所以有时候也会想其实明天和死亡的谁也不知道哪个先到来,所以死亡算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盏明灯了,随着我生命的继续它会越来越亮,直到生命的终点。作为一个有限的人,其实死亡一直在我们头顶。其实想想死亡也算是一件好事,千百千年的古人就知道生也有涯,不要以有涯而随无涯。所以我们有限的生命应该做些什么呢?或者又是什么都不做?哲学是个好东西,看起来那些对于永恒对于生命的思考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在需要的时候这些对人或者世界最本质的探索就成为了我们不可动摇的磐石,从芝诺到伊比鸠鲁,在死亡的约束下我们有了很多思考,不管怎么说,死亡总是指引着我们向未来探索,或者说不过一死而已未来又有什么可恐惧的呢!
    另外一盏灯对我来说应该是理想了,很多人会忽略这个东西,但是我不会,死亡是现实如果只是考虑死亡那么我们很快就会得出伊比鸠鲁学派的结论,这样我们就很难理解那些为了全人类而努力奋斗直到牺牲的人了。所以一定有什么东西是能够与死亡抗衡的,它的存在不会随着个人的死亡而消失,这个就是理想了吧。其实在这里说起来显得有些空谈,但是我确实认为这个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面对死亡名利财富,一切的一切都会消失,那么我们终其一生不管有意或者无意都在寻找一些能够与死亡抗衡的东西,对于生物来说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那就是基因,所以动物会争夺配偶,为了让基因摆脱死亡的限制传递下去。而我们人类作为自认为高级一些的生物体,基因的延续已经不是我们对抗死亡的唯一方式二零,我们还有一些更高级的方式,那就是理想。其实说起来很虚无缥缈,但是实际上很有必要,我终其一生是想要做些什么?这个就是理想,我所作的对于整个人社会或者人类有意义,或者能够被认可,然后虽然我倒在了通往理想的路上,但是毕竟开辟了一条通往理想的道路,然后更多的人会沿着这条路往前走。以前读鲁迅,知道了有些人想把名字刻在碑上试图不朽,有的人却化作了青青野草。实际上不管是刻在石碑上还是化作野草,他们的目的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去死亡的对抗。我们必须找一些事物来对抗死亡,然后我们才能超脱死亡。
    跨年了,死亡的灯又亮了几分,而我理想的灯还是暗淡无光,时间已经不多了,而我必须尽快点亮那生命中的第二盏灯以免在恐惧中失去了自我。

阅读全文